网站整改中

加入收藏
设为首页
亳州市1349个村(社区)均成立“救急难”互助社
发表时间:2024-06-10 17:10:00来源:亳州文明网

  近日,利辛县居民杨某某及其孙子、孙女三人因火灾导致大面积烧伤。其所在村“救急难”互助社掌握情况后,先行向该户发放“救急难”资金1000元,并协助该户办理低保救助和临时救助,同时积极联系市、县慈善协会为其送去慰问金20000元。

  据了解,“救急难”互助社是由村(社区)居民自愿成立的社会组织,主要作用是组织居民互帮互助,对辖区内居民开展急难救助。建立村(社区)“救急难”互助社是亳州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、深入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相衔接的重要举措。近年来,亳州市全力推进村(社区)“救急难”互助社建设,2022年10月9日,亳州市第一家注册登记的“救急难”互助社在蒙城县许疃镇许疃村挂牌成立。目前,亳州市1349个村(社区)均已成立“救急难”互助社,其中注册登记为社会团体的有617家,备案登记为社区社会组织的有732家。亳州市成为全省第一批实现村(社区)“救急难”互助社全覆盖的地区。

 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村(社区)“救急难”互助社成立时所需救助资金主要通过县级财政补助、村级集体资金支持、社会力量捐赠等三个渠道进行筹集,成立后主要依靠社会力量捐赠予以保障。亳州市还指导各村(社区)互助社通过设立爱心榜、发放感谢信、赠送锦旗等方式,大力争取当地居民及有关慈善组织、爱心企业、公益人士等社会力量的持续资金支持,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关心关注互助社发展。目前,全市村(社区)“救急难”互助社共筹集资金4350.1万元,其中县级财政补助1007.0万元、村集体资金支持2021.3万元、社会力量捐赠1321.8万元。

  今年4月,亳州市印发了《亳州市村(社区)“救急难”互助社工作操作规程》,对互助社的救助对象、救助标准、救助方式、救助程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。目前,全市村(社区)“救急难”互助社累计救助2101人次,发放救助款物159.8万元,对救助后仍有特殊困难的提供转介帮扶127人次。(亳州晚报 武景 通讯员 郭磊 代帅)

责任编辑:李 飞